找到相关内容826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吃豆角可以补肾

    豆角。它除了有健脾、和胃的作用外,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。李时珍曾称赞它能够“理中益,补肾健胃,和五脏,调营卫,生精髓”。所谓“营卫”,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卫二,调整好了,可充分保证人的睡眠质量。此外,多吃豇豆还能治疗呕吐、打嗝等不适。小孩食积、胀的时候,用生豇豆适量,细嚼后咽下,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。   豌豆:豌豆的味甘、性平,常吃能够补中益、利小便。适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少、腹胀等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1/08595014660.html
  • 《大乘菩提心修法》相关问题释疑

    有效破除我执妄想,而且能够不断增强善业,它不仅不会减缓修行者的证道进程,而且能够更快地促成修行者的开悟。这一点,也就是大乘菩萨道比小乘罗汉道更为殊胜的奥妙所在。  7、菩提心修法为什么能够把业转变成功德?  菩提心修法能够把业转变成功德,是以大乘佛教对业障本质的甚深觉悟为基础的。  大乘佛法认为,众生心身中的所有业障,实际上是众生的妄想力所构成的一种幻相,它由众生的妄念造作产生,依众生的我执...

    陶贵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559667.html
  • 略说气脉明点

    如倒立之雨伞,亦称乐受轮。   于修行中,最重要的就是这三脉五轮。   此外,人体共有72000条脉,这些脉都是胎儿住胎时从心轮开始逐渐形成的。人一昼夜呼吸二万一千六百次,在体内运行,其中根本有五种,分别为:   遍行:主要安住于顶轮,并运转于身之各肢节、脉道,主动摇、行走,一切身躯之活动,呈白色。修四喜四空时,及人临死时,则收摄聚于人中。   上行:位于喉轮,主饮食、言语等,呈...

    雪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067927.html
  • 十无益格言

    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 存心不善 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 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 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 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 聪明无益 心高傲 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 积聚无益 巧取人财 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 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 仕途无益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2675465.html
  • 礼拜呼吸法

    礼拜呼吸法(发贴人:心平顺) 礼拜是一种很能有益身心的运动。不懂诀窍而又喜欢礼佛的人,很容易因此而使身体不适。因此,笔者愿将个人多年来礼佛所得的方法和经验,提出贡献给所有学佛的四众弟子们,使...循环作用,以保健去病延年益寿的方法。 吸气时最好能观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,由你的顶门进入体内,(如果是面对佛菩萨像时,则观想佛菩萨像放光照你),呼吸时则观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而出(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0876246.html
  • 朱子学与唯识学心性论的比较

    子学对性的说法和性、二分结构明显表现出和以上两点相同的特征。  首先,在关于性的说法上,“其意若谓人之身具此行,即有此性,有此性则有此理,与生俱生,完具无欠,只为蔽于私,所以不行。若能公,则此理便是...、性恶、三品性的争论,亦可由此作为接人点。孟子只论性,不论,便不全备。荀子、扬雄、韩愈等人虽是论性,其实只说道。由此对性的不同争论便得到了解决。“孟子未尝说气质之性。程子说性所以有功于名教者,以其...

    聂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661685.html
  •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

    的意思,张载就说:“鬼神者,二之良能也。”[12]此义朱熹亦完全继承,也因为天地万物都被纳入气化宇宙论中的阴阳两端之故,朱熹故得而将民俗宗教义的鬼神亦以阴阳变聚散之定理而认识之,鬼神是阴阳气化的屈伸作用,人死为鬼之事件也是这个屈伸作用的道理可以说明的。此义之鬼神,周敦颐及张载是不谈的,朱熹则谈论之,另见:   “鬼神不过阴阳消长而已。亭毒化育,风雨晦冥,皆是。在人则精是魄,魄者鬼之盛也;是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74839.html
  • 黄宗羲心性说述评*

    主张彻底的心一元论。他发挥其师刘宗周“有心而后有性”,“性者心之性”等思想,明确提出“离心无所为性”的观点。 黄宗羲的这一心性说,是与他的理气说密切相关的。他在理气问题上是坚定的一元论者。他不仅坚决反对程朱理学家们的“理先后”说,即使对薛瑄所谓“理气无先后”说也表示不能赞同。他说:“羲窃谓,理为之理,无则无理。”(《明儒学案·河东学案一》)又说:“理不离”,“离无所为理”(《孟子师说》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451005.html
  • 道教内炼术的发展与术语系统的迁变

    它没有署名作者和成书时间,但却直接影响了道教最早几个道派的形成。  《太平经》关于内炼的思想,主要有底下几个方面:  经中认为,人生命的构成,必须精、、神兼备:“凡事人神者,皆受之于天气,天气者受之于元气。神者乘而行,故人有气则有神,有神则有气,神去则气绝,亡则神去。故无神亦死,无亦死。”   所以经中提倡“爱尊神重精”的内炼思想:“三共一,为神根也。一为精,一为神,一为。此三者,共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550800.html
  • 朱熹,格万物以致知

    来解决。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只是有“理”,那就只能有“形而上”的世界。要造成我们这个具体的物质世界,必须有“”,并在上面加上“理”的模式,才有可能。朱熹说;“天地之间,有理有气。理也者,形而上之道也,生物之本也;也者,形而下之器也,生物之具也。是以人、物之生,必禀此理,然后有性;必禀此,然后有形。”(《答黄道夫书》,《文集》卷五十八)   他又说:“疑此是依傍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3144606.html